close

 

1.美國製造業有回流本土的趨勢。蘋果高調宣布明年斥資1億美元在美國生產Mac機,通用電氣(GE)、升降機製造商奧的斯(Otis)、家電品牌惠而浦(Whirlpool)都在重新考慮在外國生產是否真的對企業有利。最近一期美國《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 Monthly)封面故事針對製造業回流美國有日漸成風之勢,詳細探討箇中原因。其中舉了一個例子,GE旗下有個名為GeoSpring的高科技節能熱水器,經過人力上的重新調配整合,集團透過零件減省(每五項中減去一項)和縮短產品完成時間(中國廠房生產一台GeoSpring熱水器須十小時,美國路易斯維爾只須二小時),非但物料成本節省25%,生產效率提升之明顯,更令管理層喜出望外;加上出廠至「上架」時間,中美兩地無法相提並論(中國廠房在運輸和清關上平均耗時五周,美國由出廠至交貨僅須三十分鐘),內地生產的GeoSpring,在美國要賣1599美元;美國生產的同一產品,零售價只須1299美元,同時兩者的利潤均等。這讓傳統上中國製造的低成本站不住腳,同時看到富士康在美國擴廠的計畫,讓人開始聯想是否全球製造與生產的版圖開始變化。

 

2.聯準會宣布QE4是上週最大新聞,而摩根大通提出了一個有趣的觀察,再提出QE4之後,聯準會每年債券購買金額約達1兆美元,這金額跟明年美國政府的預算赤字相當,所以其實美國的政府預算赤字都被聯準會吸收了。

 

3.除了推行QE4之外,上週的央行官員有一個跟過往很大的不同是對通膨的看法變了。聯準會主席柏南克在新聞發佈會上說到,聯準會認為通膨繼續維持在低位而無須加息,同時指出聯準會不會在意通脹暫時性的波動。而另外一位即將是未來英國央行的行長的卡尼(Mark Carney,是現任加拿大央行行長),在演講中建議使用名目GDP目標來讓央行可以做出更大膽的行動來防止經濟衰退。卡尼是近期評價極高的央行行長,而所謂名目GDP為:

名目GDP = 實質GDP + CPI物價上漲

央行以名目GDP為目標的意思是即使實質GDP是衰退的,但只要創造的通貨膨脹夠大,也可使名目GDP是成長的。就像是說薪水變高而由於物品變貴的關係可以買到的東西變少了,但即使如此也不要讓薪水下降,因為薪水下降的痛苦是更大的。央行傾向使經濟再膨脹、在通膨的意圖越來越明顯。

 

4.近來全球性大銀行大幅裁員,除了節省成本之外,還有去全球化的趨勢。由於英、美、歐金融監管日益嚴格,要求這些全球性大銀行在各地的分行需要有跟其在國內本地的分行有同樣的資本與流動性要求,簡單來說就是經營國外分行需要的資本變高。我們過去看過外資保險公司退出台灣也是因為相同的原因,他們經營台灣業務時需要提撥的資本遠高於台灣本土的保險公司,因此退出台灣市場,這樣的趨勢可能將在這些全球性的大銀行上演。

 

 

 

arrow
arrow

    JamesCapita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